台湾当局近来再度炒作所谓“远程打击能力”。据台媒《联合报》23日报道,台湾“中山科学研究院”(中科院)确认,正与美国防务企业合作,研发一种号称射程可达1000公里的无人攻击机。岛内舆论甚至将其包装为“廉价巡航导弹”,并声称可与台军现役“雄风-2E”导弹搭配使用专业的股票配资网,以对大陆形成所谓“源头打击”能力。
借美制靶机改装 “劲蜂4”被炒作为廉价导弹
报道称,“中科院”将在9月台北航天展上展出“劲蜂”系列无人攻击机,其中“劲蜂4”号最受关注。据介绍,该机是以美国克拉托斯公司生产的MQM-178无人靶机为基础改装而成,改装后最大航程被吹嘘可达1000公里。MQM-178本是美军用来模拟低空目标的靶机,全长3.3米,翼展1.9米,最大起飞重量145公斤,采用三角翼和V型尾翼设计,飞行速度不足0.7马赫,原始用途仅是训练用的廉价耗材。
克拉托斯公司此前曾对该机进行人工智能改装,赋予一定自主编队和机动能力,但其技术门槛有限。如今在台方操作下,为靶机加装弹头和制导设备后,就被包装为“远程打击利器”。岛内媒体甚至宣称,这种装备可直接打击包括上海在内的大陆重要目标。
此外,“中科院”还将展出号称“台湾版弹簧刀”的“劲蜂1”,滞空时间15分钟,攻击范围约8公里,主要面向台军陆战队使用。这些产品被描述为“低成本补充”,与高价的巡航导弹形成“高低搭配”。
价格昂贵的“雄风-2E”难解尴尬
台军目前主要的远程打击武器是“雄风-2E”巡航导弹。该系列导弹分为射程500公里的A型、1000公里的B型以及据称可达1200公里的增程型。但由于研发投入巨大,其单枚价格高企。据台媒披露,1200公里型的采购费用高达169亿新台币。高昂的成本使台军难以大规模采购,实际部署数量外界普遍认为有限。
在此背景下,台方将“劲蜂4”吹捧为低价补充,企图通过数量优势来增加所谓“源头打击”选项。然而,这种基于靶机改装的廉价导弹,突防能力、打击精度都难以与真正的远程导弹相比。
专家:所谓威慑不过是幻想
有军事专家指出,台军所谓“廉价巡航导弹”明显受到了俄乌战场的启发。乌克兰也曾使用廉价改装无人机攻击俄境内目标,但由于飞行速度慢、航迹固定且信号明显,突防成功率并不理想。更何况,解放军的战场监视与防空体系远比俄军完备,台湾的“劲蜂4”几乎没有真正突防的可能。
岛内评论人士也直言,即便是“雄风-2E”,在解放军如今完善的侦察和拦截能力面前,成功率也极低。大陆具备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远超台军,一旦发生所谓“源头打击”对抗,解放军可投入的武器数量将是台军的数倍乃至数十倍,后果显而易见。
专家强调,台湾依赖美国提供基础型号改装,说明其所谓“自主研发”本质上还是受制于人。这种项目更多体现出台湾当局向美国交“保护费”的意味,而非真正提升防务能力。
“以武谋独”终将自取其辱
台湾当局大肆宣传所谓“高低搭配”的远程打击能力,不过是“以武谋独”的政治表演。现实是,无论是高价的“雄风-2E”,还是所谓的廉价无人机改装版,都难以对解放军构成实质威胁。
军事评论人士指出,岛内炒作“源头打击”不仅无助于台军安全,反而会激化两岸对立专业的股票配资网,令台湾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。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“廉价导弹”堆出来的,而是要回归和平发展的大方向。
旗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